用户中心
咨询投诉
智能问答
我要纠错
常见问题
返回顶部
收起
展开
威海市

江河、湖泊扩大排污口审批(设区的市级权限)


实施主体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承办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
基本编码 00011610600303 实施编码 11371000004359379M3000116106003
是否支持网上支付 办件类型 2
事项版本 23.0 事项状态
服务对象 1,2,3,4,5 通办范围
是否支持物流快递 0 办理形式 1,2
是否存在中介服务 0 是否存在特别程序
是否进驻政务大厅 1 送达方式 1,3
行使层级 3 权限划分 暂无
实施主体性质 1 数量限制 暂无
权力来源 1 到办事现场次数 0次
法定时限 承诺期限
是否收费 0 联办机构 暂无
办理方式 办理结果类型 2
办理结果名称 入河排污口设置决定书
网办深度 4
本事项支持 1,2,3,4,5,6
咨询方式 窗口咨询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塔山中路317号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五楼K区投资项目服务大厅K13综合服务窗口
咨询电话:0631-5187189;0631-5277022
咨询邮箱地址:whhbjshjglk@wh.shandong.cn
监督投诉方式 窗口投诉地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塔山中路317号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9楼914室(监督监察科)
投诉电话:0631-5897000
投诉邮箱地址:spfwjdck@wh.shandong.cn
受理地点、时间 受理地点: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塔山中路317号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五楼K区投资项目服务大厅K13综合服务窗口
窗口名称:投资建设综合大厅生态环境审批专窗
窗口编号:13号
受理时间: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08:30-12:00,下午13: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  

依据名称 制定机关 发布令号(文号) 具体规定内容 原文下载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改 ......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查看原文
《中央编办关于生态环境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机构设置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9〕26号) .....承办授权范围内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查和监督管理。 查看原文
《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负责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拟定和监督实施国家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建立和组织实施跨省(国)界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入河排污口设置。 查看原文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83号 在淮河流域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管理范围内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的,必须依法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22号公布,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公布 依法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审批;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除下列情况外,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入河排污口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一)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该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审批;(二)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取水许可管理权限审批;(三)设置入河排污口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手续,但是按规定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与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同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需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所在流域的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公布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22号公布,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公布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查看原文
《关于做好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划相关工作的通知》 环办水体〔2019〕36号 (一)做好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实施监测,做好入河排污口申请受理及设置审核工作,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确保按时办结许可。对可能影响防洪、通航、渔业及河堤安全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还应征求同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查看原文
《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鲁政办字〔2023〕7号 2.规范审批备案。工矿企业、工业和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依法依规实行审核制。除生态环境部相关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批的入河排污口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存在市际争议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原则上由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审批。市、县级入河排污口审批部门依法依规对国家和省级审批权限外的其他入河排污口新、改、扩建进行审批,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补办入河排污口手续,并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纳入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法依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可能影响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应征求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管道、排水等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依法依规将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报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入海排污口的设置实行备案制,由属地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对新、改、扩建入海排污口实施备案管理。 查看原文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2017〕101号 在江河湖泊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出具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文件。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查和出具同意文件实行分级办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和出具同意文件:(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二)取水许可申请(水资源论证)文件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建设项目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三)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建设方案审查文件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建设项目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四)在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河段)、湖泊、水库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在含有省界断面的水功能区(包括省界缓冲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事先征求流域管理机构的意见。其他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的分级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入河排污口需经设置同意部门验收,并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22号公布,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公布 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严格规范审批。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依法依规实行审核制。所有入海排污口的设置实行备案制。对未达到水质目标的水功能区,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外,应当严格控制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审批建设项目的入河排污口以及位于省界缓冲区、国际或者国境边界河湖和存在省际争议的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核,由生态环境部相关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称流域海域局)负责实施,并纳入属地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上述范围外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由属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分级审核权限。可能影响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势稳定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应征求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排污口审核、备案信息要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开。 查看原文
《关于做好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划相关工作的通知》 环办水体〔2019〕36号 (一)做好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工作。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实施监测,做好入河排污口申请受理及设置审核工作,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确保按时办结许可。对可能影响防洪、通航、渔业及河堤安全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还应征求同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严格规范审批。……。对未达到水质目标的水功能区,除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外,应当严格控制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排污口审核、备案信息要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开。 查看原文
《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鲁政办字〔2023〕7号 加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作,有监督管理权限的部门依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地方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要建立健全“市县自查、省级核查”的排污口现场检查机制,各市、县(市、区)制定年度计划,定期开展自查;省级每年选取2—3个市,通过部门联合、交叉互查、双随机等方式开展现场核查,重点检查排污口排查整治进展和设置审批备案情况。 查看原文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2017〕101号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处罚。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法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22号公布,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证照和资料。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加强公众监督。......生态环境等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平台,依法公开并定期更新排污口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查看原文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83号 擅自在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查看原文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2017〕101号 向水功能区排污的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告上一年度入河排污情况。两个以上排污单位通过同一入河排污口排放废水污水的,应分别报告。入河排污口暂停使用、永久封闭或者排污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当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查看原文
《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鲁政办字〔2023〕7号 建设信息平台。推动建立省级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打造“身份证式”排污口管理模式,实行排污口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并与国家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各级生态环境、水利部门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查看原文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2017〕101号 违反本办法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一)未经验收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入河排污口排污的; (二)拒不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的要求报告入河排污情况的。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建设信息平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依托现有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设本行政区域内统一的排污口信息平台,管理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核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 查看原文
《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鲁政办字〔2023〕7号 严格环境执法。加强排污口日常监督执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机制作用,严厉打击偷排直排、超标排污、私设排污口等违法行为。建立排污口超标溯源联动机制,发现排污口超标的,开展溯源分析,锁定超标污染源,填补排污单位到排污口之间的监管空白区。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改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查看原文
《山东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鲁政办字〔2023〕7号 强化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等措施,依法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要求。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开展监测。对工业园区等多个排污单位共用一个排污口的,应在排水汇入排污通道(管线)前安装必要的监测计量设施,便于分清责任。开展小清河流域排污口监测监控试点,探索推动在入河湖排污口处加装水质、流量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严格环境执法。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大排污口环境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污的,依法予以处罚;对私设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逃避监督管理借道排污的,溯源确定责任主体,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查看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治。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产整治。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依照前款规定采取措施、给予处罚。 查看原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办函〔2022〕17号 强化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有监督管理权限的部门依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等措施,依法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要求。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工矿企业、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开展监测,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方应适当加大监测频次。 查看原文
《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2017〕101号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其他入河排污口实施日常监测,定期统计辖区内入河排污量、废污水量和减排量......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利部令第22号公布,水利部令第47号修改公布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负责入河排污口设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查看原文
入河排污口审批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予以受理。
材料名称 材料类型 纸质材料份数 材料形式 材料必要性 备注 示范文本 空白样表 来源渠道 来源渠道说明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1 6 份 3 必要  暂无 样表下载 空表下载 10 暂无
入河排污口设置简要分析材料 1 6 份 3 必要  暂无 样表下载 空表下载 10 暂无
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1 6 份 3 必要  暂无 样表下载 空表下载 10 暂无
暂无
环节名称 审查标准 办理时限 办理结果
申请 申请材料应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 -
受理 审批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入河 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 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设置申请单位按照要求 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逾期不告知补正内容的,自收到 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受理或者不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应当出具加盖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5 -
审查 审批部门对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进行审批时,审查重点包括下列内容: a)入河排污口设置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工程安全标准要求; b)入河排污量应满足该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和水域限制排污总量要求; c)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 d)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和水生态的影响。 10 -
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部门应不予同意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做出“不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 a)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b)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削减排污总量且不能通过削减现有排污量而取得环境容量的水域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c)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能使水域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的; d)入河排污口设置直接影响合法取水户用水安全的; e)入河排污口设置不符合防洪要求的; f)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 g)其他不符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 5 -
暂无法律救济
暂无行使内容
中介服务项目名称 法律依据
暂无常见问题